根据最近的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在美国商品进口中的比例近15年来首次跌落至第三位。在2009年,中国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商品进口国,但如今中国已被墨西哥和加拿大超越。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从2023年1月到5月,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总价值为168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4%,占其进口总额的13%,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3.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额同比上升了5%,从2022年同期的1845亿美元增长到1950亿美元,进口占比从14%提升至15%。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和中国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前五个月,中美贸易总额为2007亿美元,同比下降15%。如果按照中方统计数据来看,墨西哥并未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进口国。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对美国的进出口总值为2.25万亿元,同比下降8.4%。按照美元计价,2023年上半年中美贸易额为3272.64亿美元,同比下降14.5%,其中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7.9%,中国自美国进口同比下降3.7%。中美两国统计数据的差异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技术原因。首先,美国按照离岸货物的价格计算出口额,按照到岸货物的价格计算进口额。这样的计算方式导致运费(如航空和海洋运输费用)以及保险费的不同。其次,可能存在一些转口贸易导致的误差。例如,一批货物通过新加坡转口,中国可能将其统计为对新加坡的出口,但当贸易商将货物转运到美国时,美国则按原产地规则统计为从中国进口。因此,这些技术因素会造成中美两国统计数据的差异。虽然两方数据有所差别,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美贸易巅峰已经不在,这种变化受经济周期、贸易规则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与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相符合,加息潮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贸易放缓。此趋势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造成伤害。在出口金额同比下降的同时,中国在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服装消费市场的份额呈现下滑趋势。在2023年前两个月,中国占美国、欧盟、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服装进口市场份额分别为20.5%、27.2%、48.7%、24.1%、30%、28.2%和60.4%,其中在美国、欧盟、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市场份额同比分别减少5.0、3.7、7.4、3.4、0.9、5.4和1.3个百分点。纺织品出口的情况与服装行业类似,中国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大幅下滑。在2023年前两个月,美国进口家纺产品24.4亿美元,同比下降21.3%,从中国进口下降31.9%,占美国市场份额的39.2%,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同期,美国从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进口分别下降12.9%、10.6%、23%和10.7%,降幅均低于中国。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与其他大多数新兴国家都有盈余红线,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产品流向中东和拉丁美洲等地区,这反映出中国投资对自然资源青睐而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对俄罗斯的出口激增也反映出中俄之间密切关系,以及西方对俄罗斯进口实施制裁的影响。中国在向新兴市场出口廉价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方面也取得成功,挤掉昂贵的西方替代品。2023年一季度,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随着中国深入美国以外的市场,中国继续主导全球贸易。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在全球商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为14.4%,高于疫情前一年的13%和2012年的11%。2022年,美国占全球商品出口总额8.3%,德国占6.6%。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几年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将低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而扭转多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全球贸易前景将受到打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预计富裕国家的全球投资将越来越多流向其他发达经济体,这将损害需要外国投资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观点认为一些制造业迁出中国会让一些发展中经济体收益,但经济学家普遍担心此类壁垒对自由贸易的总体影响将是有害的。牛津经济研究院驻新加坡高级经济学家亚历克斯·霍姆斯(Alex Holmes)就认为,这种贸易格局转变对全球GDP的总体影响是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