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 视频
搜索

以人才和技术为基础

创造最佳产品和服务

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 【行业资讯】纺织行业要闻周报(7.1-7.10
详细内容

【行业资讯】纺织行业要闻周报(7.1-7.10

一家之言:市场消息扰动 棉市维持震荡走势

7月,纺织业进入淡季,各地纺企产销率下降,出现累库迹象,加之近期各种利空消息不断以及天气炒作逐渐降温,郑棉连续上涨态势转为震荡走势。

目前新疆以晴朗天气为主,气温维持高位,棉花生长较快,虽然前期部分地区因天气受灾较重,但后期随着天气好转,棉花单产损失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今年棉花产量下降的担忧主要来自于播种面积的下降。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2023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4140.2万亩,同比减少476.8万亩,减幅10.3%;其中,新疆棉花实播面积为3616.3万亩,同比减少315.5万亩,减幅8.0%。天气加面积减产造成棉价在五六月份出现大幅上涨,现在盘面价格已经得到充分反映。

再看下棉花供需情况,美国农业部6月份数据,2023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541万吨,同比下降0.57%;全球棉花消费量2547万吨,同比增长6.02%,产需形势由上年度的产大于需变为供需紧平衡。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6月份数据,2023年度中国棉花产量为617万吨,同比下降8.17%;消费量为780万吨,同比增长3.31%;产需缺口由上年度的83万吨扩大至163万吨。这也导致棉价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如果单从缺口数量看,这波资金炒作迹象明显,虽然国内棉花产需缺口有所扩大,但是全球棉花供需处于紧平衡,即使有缺口也不至于造成价格大幅上涨,况且通过调整储备棉以及棉花进口配额政策,能够保证国内生产用棉需求。目前市场资金出于忌惮,盘面波动有所收窄。未来棉价如何运行,笔者认为国外棉花种植面积和天气条件仍将对棉花生产造成一定扰动,国内也面临同样情况,特别是收购期间的抢收情况会不会重现,也将对棉价造成重要影响。同时下游消费低迷,订单不及预期,也会对棉价产生利空影响。整体看,市场多空因素均存,棉价继续维持震荡走势。


四棉八方:减产&宏观政策利多市场 消费端隐忧仍存

国内方面,本周郑棉09合约整体震荡走势,周五早盘持续上行,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当前虽下游消费清淡,但新年度产量减少的预期仍存以及国家政策刺激,导致多空双方相对僵持;第二,6月29日李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振家居消费,以及商品普涨,ICE棉价上行,提振市场信心。接下来需持续关注下游消费情况、天气、病虫害以及国际国内政策带来的影响。

国际市场方面,当前国际市场周内前期小幅回落,但出口数据提振市场信心,ICE期棉价格有所回升。当前需持续关注各主要产棉区天气变化以及美联储是否会持续加息等宏观政策变动的影响。

纺织方面,本周纱线价格随棉价小幅回落而稳中有降。下游消费依旧平淡,当前中小纱厂开机率小幅下滑,走货比端午节前更加放缓,高支纱走货也逐步下滑,部分纱厂成品库存持续累积,订单天数有所缩短,企业利润并无改观,原料刚需采购为主。

宏观方面,离岸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29日李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振家居消费,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国际方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多数决策者预计今年将再加息两次,不排除连续加息的可能性。

后市预期,当前国内下游消费依旧平淡,但新年度产量下降、收购价提升的预期仍存,叠加供应端偏紧格局不变、国家持续颁布稳经济促发展的举措,长期来看棉价或将依然向好。国际方面,当前国际供需格局未有明显变动,美联储多数决策者预计今年继续加息两次,短期国际棉价或维持弱势。


天气因素关键 棉花或有波动

7月3日,ICE棉花期货盘中上涨,美棉实播面积报告的利多继续发挥作用,同时投机空头也继续回补仓位。

最新的干旱预警报告称,目前美国产棉区有18%处于干旱状态,高于之前的16%。截至上周末,美棉优良率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为48%,上年同期为36%。

根据CFTC的最新数据,上周基金净卖出1万手,净空头增加到1.58万手,但数据截止到上周二,之后盘面大幅回升,因此现在的空头数量会有所下降。

当日,ICE棉花期货收盘继续上涨,美国产棉区的天气不佳以及实播面积报告的利空继续影响市场。根据USDA的数据,今年美棉实播面积为1110万英亩,略低于3月份的意向面积,同比减少19%。数据低于市场预期的1112万英亩。根据实播面积,美棉产量预计为1624万包,低于USDA供需预测中的1650万包,去年产量为1447万包。

当日, 国际油价窄幅盘整,虽然沙特和俄罗斯宣布8月份减产,但市场对全球经济和美联储潜在的加息仍有担忧。据悉,沙特宣布每日减产100万桶,俄罗斯8月份每天减少50万桶出口,以上供应占全球的1.5%,使欧佩克的供应降至每天516万桶。

近期,美国天气尤其是得州的天气状况仍值得关注,该州占美国棉花产量的50%,在经历了暴雨和风暴后又回到了干旱状态,可能会在夏季引发一些价格波动。


2023年5月我国棉花进口10.92万吨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5月,我国进口棉花10.92万吨,环比增长30.26%,同比下降40.08%。

2023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49.01万吨,同比下降49.61%。

2022/23年度,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05.68万吨,同比下降21.13%。



棉副周评:外围多空因素相持 棉副产品需求一般

上两周(2023年6月19日-2023年7月2日)期货豆油、豆粕震荡调整,现货豆油、豆粕行情难稳。外围多空因素相持,棉油、棉粕行情持续调整,但因下游需求仍较一般,油棉厂开工积极性难以提高,收购棉籽信心不足,加之天气炎热,各地开工率持续下降,部分厂家仅以出售少量库存产品为主,仅个别油棉厂维持少量加工生产。各地新花长势良好,第二周各地少量降雨,天气干旱情况有所好转,但因新棉上市时间较长,油棉行情淡季加工特点明显,棉籽、棉副产品维持少量购销。

棉籽:棉油、棉粕震荡有涨棉籽波动难稳

上两周,期货皮棉先跌后涨,现货震荡难稳,市场成交少量。内地轧花厂零星收购加工,多以出售少量库存皮棉为主,棉籽供应寥寥。期货豆油、豆粕震荡小涨,棉油、棉粕价格波动上涨,棉籽价格先跌后涨,但因棉籽成本仍处倒挂,下游棉副产品需求不佳,油棉厂收购积极性不高,制约棉籽行情,整体较前两周波动小跌。目前新棉长势尚可,但因离新棉籽上市时间仍久,各地棉籽库存不足,暂将保持货少持价状态运行。

棉油:豆油先弱后强棉油波动有涨

上两周,国内期货豆油先弱后强,整体波动小涨。其中Y2309主力合约周五(6月30日)收盘价至7742元/吨,较前两周末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7688元/吨上涨54元/吨。期货豆油小涨,现货相应调整,其中沿海地区一级豆油周末主流价至8130-8220元/吨,较前周末上涨120-180元/吨。外围因素多空相持,棉油价格先弱后强。棉籽价格涨跌调整,油棉厂开工积极性受限,棉油加工量不足,但因需求一般,厂家根据实际供求调整价格,整体波动小涨。参照豆油期货、现货行情,未来棉油行情仍处进一步调整中。

棉粕:豆粕震荡调整棉粕涨跌难稳

上两周,期货豆粕先行反弹,后震荡回落后小幅调整。其中大连盘2309主力合约周五(6月30日)收盘价至3756元/吨,较前周五收盘价3665元/吨上涨91元/吨。期货震荡有涨,现货行情波动小升。其中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周末价至3870-4040元/吨,较前周末价格上涨10-40元/吨。豆粕现货小涨,棉粕上涨幅度有限。棉籽价格先跌后反弹,虽仍有小跌,但成本仍处倒挂,油棉厂开工赢利困难,棉粕供应量少,厂家持价出货。但因目前棉粕与豆粕已无性价比优势,棉粕需求一般,棉粕上涨幅度较小。参照豆粕期货、现货行情,未来棉粕价格仍将进一步调整。

棉短绒:市场供求少量棉短绒稳定为主

上两周,国内期货皮棉先跌后反弹,现货报价先跌后涨,成交谨慎,仍以刚需为主。棉籽价格先跌后反弹,整体小跌,棉油、棉粕有涨,油棉厂开工仍难赢利,开工率较低,棉短绒供应寥寥。但因下游化纤厂、精制棉厂保持少量随用随购采购策略,棉短绒价格暂难持续上涨,多维持稳定局面运行。未来棉短绒供求拉锯,各地或将保持稳中偏强格局运行。


三分钟导读纺织行业宏观经济环境

2023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情况持续。发达经济体加息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作用持续显现,银行业动荡、顽固性通胀等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衰退风险,居民、企业等各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二季度以来需求侧压力未有缓解。经合组织(OECD)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8.2,回升至15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仍然连续21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从供给侧看,全球制造业景气连续9个月处于收缩区间,J.P. Morgan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3~5月一直维持在49.6,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仅47.3,降至9个月以来新低;在有记录的发达国家中,仅有日本5月PMI位于扩张区间。5月发布的WTO货物贸易晴雨表指数为95.6,较一季度小幅回升3.4个百分点,仍低于100趋势水平。全球通胀水平保持高位回落态势,5月IMF初级商品价格指数为158.3,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67.8个百分点,基本回归至2021年同期水平。

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生产和国内外销售增速均较一季度小幅加快,利润降幅较一季度微幅收窄,但与上年同期相比较,仅有内销指标增速提升,其他主要运行指标增速均有所放缓。统计数据显示,1~4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美元计价)同比分别增长3.6%、8.5%、2.5%,较一季度增速分别提高0.6、2.7、2个百分点。二季度以来国内外市场订单不足问题凸显,企业利润改善乏力,投资意愿低迷,1~4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减少20.6%,仅较一季度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我国制造业景气连续2月落入收缩区间,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8%,为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数占比已近六成。

纺织行业总体承压运行。得益于内需消费恢复性反弹增长,行业内销实现较好增长,其余运行指标规模均同比减少,运行质效有所下降,市场旺季表现低于预期,未能改变行业低位运行局面。从月度走势看,1~4月行业生产、出口、效益规模降幅较一季度小幅收窄,内销增速小幅加快,但投资降幅较一季度继续加深。二季度以来,纺织企业普遍反馈国内外市场订单不足问题,在供给宽松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产成品价格提涨困难、现金流恶化现象较为明显。当前市场淡季特点显著,产品出货速度有所放缓,部分地区织机开机负荷小幅下调,棉纺产成品库存加速累升,企业普遍降低后市预期。

展望全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市场需求环境依然复杂。内需增长具有较多利好因素,我国宏观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居民消费信心出现改善迹象、衣着线上消费保持较好活力等因素均有利于行业内销保持回暖态势,但疫情“疤痕效应”尚未完全消除,当前回暖势头仍待进一步稳固。外需市场环境较为严峻,行业出口面临国外消费者消费能力受损、采购商下单采购放缓、贸易环境恶化多重挑战,但出口压力有望随品牌商库存水平降低略有缓解。此外,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叠加终端需求不振,行业产成品价格大概率维持弱势行情,加之原料价格相对坚挺、库存贬值风险较大均将导致企业难以改善现金流状况,若终端消费需求没有明显提振,行业盈利压力将贯穿全年。纺织行业企业需加强原料采购和产成品库存管理,化解价格波动风险,关注现金流变化,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把握内销市场消费热点,平稳度过恢复期。


节能减耗刻不容缓!发改委新增能耗约束领域,纺织化纤赫然在列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
《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
(2023年版)》的通知
发改产业〔2023〕7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市场监管局(厅、委)、能源局: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推进工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的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要求,按照《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发改产业〔2021〕1464号),经商有关方面,现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拓展重点领域范围

结合工业重点领域产品能耗、规模体量、技术现状和改造潜力等,进一步拓展能效约束领域。在此前明确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电解铝等25个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工业硅,卫生纸原纸、纸巾原纸,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等11个领域,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

二、强化能效水平引领

对标国内外生产企业先进能效水平,确定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发展预期、生产装置整体能效水平等,统筹考虑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保持生产供给平稳、便于企业操作实施等因素,结合各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制修订工作,科学划定各行业能效基准水平。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基准水平视行业发展和标准制修订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强化能效标杆引领作用和基准约束作用,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立足长远发展,高标准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三、推动分类改造升级

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分类实施改造升级。对拟建、在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对能效介于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之间的存量项目,鼓励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应用,引导企业应改尽改、应提尽提,带动全行业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力度,提升整体能效水平。对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各地要明确改造升级和淘汰时限,制定年度改造和淘汰计划,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对于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进行淘汰。对此前明确的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电解铝等25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对本次增加的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工业硅,卫生纸原纸、纸巾原纸,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等11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四、做好工作统筹衔接

各地要及时总结前期在重点领域能效摸底、技术改造实施方案制定、重点节能降碳项目推进等方面相关工作经验,结合重点领域能效水平范围拓展,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条件,及时将新增领域纳入本地区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做到统筹考虑、稳扎稳打、有序衔接、压茬推进。要不断优化完善本地区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实施方案,逐步建立动态更新调整机制,确保政策衔接有序,方案稳步实施,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扎实有序推动各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五、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充分利用已有政策工具,通过中长期贷款、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气候投融资、阶梯电价、工业节能监察、环保监督执法等手段,加大节能降碳市场调节和督促落实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向节能降碳改造升级项目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落实节能专用装备、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企业改造升级步伐,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

各地方要深刻认识、高度重视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的重要性,立足本地发展实际,坚持系统观念,尊重市场规律,细化工作要求,强化责任落实,稳妥有序推动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切实避免“一刀切”管理和“运动式”减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1〕1609号)同时废止。

附件: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生 态 环 境 部

市场监管总局

国 家 能 源 局

2023年6月6日


传统产业≠“低端产业”,纺织业不该被冷落

5月5日,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其中提到,要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传统产业是产业现代化体系的基底

一段时期以来,传统产业成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政府通过环保、税收、搬迁等各种手段淘汰“落后产能”,致力于发展新经济、现代服务业,但没有传统产业、传统制造,服务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实际上,传统产业仍是中国制造的支柱。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曾介绍,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

因此,传统产业≠低端产业,在传统制造业占实体经济半壁江山的浙江,早已是深入人心的共识,更是久久为功的实践。

比如,在浙江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历史阶段,传统制造业一直是拉动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改革开放初期,短缺经济时代,浙江选择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工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大力发展传统轻纺工业,使得乡镇、农村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第一个发展高峰。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开放使得浙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浙江成为全国外贸大省,这其中主导产业还是传统制造业。

现如今,传统制造业仍是浙江实体经济的主体,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提供了最大的税收来源,保证了最多的就业岗位,深刻影响着浙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当前,浙江正在实施的415X产业集群建设中,就有不少是传统产业,如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集群、智能电气产业集群等。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刘志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服装是传统产业,以前污染很强,但现在印染技术都不需要用水了,服装还可以跟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连在一起,它已经是高技术的代名词了,已经不完全是传统产业了,所以产业不存在什么高低的问题,只存在用什么技术去改造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传统产业当作低端产业,有些地方提出“传统产业退出”的问题要引起重视,传统产业一定不能标签化。

传统产业解决的是衣食住行等刚需,通过自身提档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改造提升的空间很大,未来发展的潜力很足,产业融合带动能力也很强。

低端与高端割裂对立会导致产业空心化

在这次中央财经委会议上,还专门强调了一点:“避免割裂对立”。

实际上,传统产业仍是中国外贸出口和就业的主力军,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当前,中国制造业尤其传统制造业,面临强行脱钩、生产成本高企等巨大挑战,带来产业链加速转移。此时,把“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置于“割裂对立”的立场,必定会导致“产业空心化”。

比如,去工业化使得欧洲和美国国内的部分产业和环节转移出去,先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国家建立生产基地,然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转移到中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但是,最近十几年,欧美淘汰落后产业的副作用也逐渐放大,即“产业空心化”。反映在数据上就是,制造业的产出、行业增加值、就业人数的下降。

经过“产业空心化”,实现产业高端化之后,美国现在是什么态度?寻求制造业回流。

众所周知,美国出台政策,比如《通胀削减法案》、《芯片法案》等等,吸引“新能源汽车”、“芯片”等高端产业回流美国。

但实际上不仅是高端制造,美国也在回迁“低端制造”。

《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报告显示,根据对美国制造部门高管和CEO的调研,几乎所有行业都有超过80%的企业制定了未来三年内至少回流部分制造业务的战略。这些行业,不仅仅全是高端产业,也包括一些所谓的“低端产业”,比如食品与饮料、服装与纺织品、家具、玩具等等。

“传统产业”关乎“安全”

很多人眼中的“低端产业”,就是面向大众消费的制造业,比如纺织业、服装、皮革、家具等等。

单位产值低,意味着什么?相同的产值,需要的工人就越多。全是“高端产业”的社会,宏观繁荣之下必定是大规模微观个体没有工作。

特斯拉无人工厂人均产值高达1066.3万,相比之下服装鞋帽行业人均产值仅为52万元。

同样是5000万产值,服装鞋帽行业能吸纳100个人,特斯拉只需要5个人就完成了。

如果在经济规模并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做产业升级,全部做成无人化工厂,那剩95%的人的就业又如何处理?

举个例子,口罩应该不能算高端产业,其不仅单价低,产业附加价值也不算高。但能淘汰口罩产业链条吗?肯定不能。疫情时期,正是因我们拥有最完整的口罩产业链和供应链,这才能够让我们短时间内建立庞大的口罩产能,极大地帮助我们度过了困难时期。如果我们早早地把口罩产业淘汰出局,那么这三年疫情时期,我们付出的代价恐怕得再翻几番。

因此,绝对不能把传统产业,面向大众消费的产业,低附加值的产业,当作“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刘志彪对此也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条件和物质基础。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实现完整性,能够自己独立运转,不通过或者不依赖于国际上的产业供给,自己可以独立成体系地运转,当然并不排除与国际上的联系,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保证供应。完整性就是什么都可以自己完成。先进性实际上代表着产业链的位置,要通过技术创新进行升级,占据产业链高端地位。安全性就是供应链、产业链不被“卡脖子”。

刘志彪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未来要把产业安全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过去的产业政策主要是分配资源的,现在看起来,产业政策在安全和效率之间要更加注重产业安全,也就是安全放在第一位。


6月份巴西棉花价格下跌

6月底,巴西国内棉花现货价格大幅下跌,这与国际棉价走势一致。这段时间,美国产棉区天气条件改善、油价下跌和美棉出口缓慢等因素导致国际棉价走低。

与此同时,巴西部分国内贸易商报价开始松动,不过大部分交易商还是远离交易,等待价格恢复之后再销售。目前,巴西国内纺织厂开机率降低,纱厂采购原料意愿低迷。

5月31日至6月30日,巴西棉花现货价格指数下跌12.51%,6月30日为3.5984雷亚尔/磅。

微信图片_20230314151155.jpg



联系电话:13925332709   联系地址:中山市港口镇兴港南路17号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925332709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中山创客空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